汕头市首场政企“直通车”企业家座谈会在清华联谊会顺利举行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政企“直通车”活动指示要求,发动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企业枢纽平台作用,助力政企“直通车”在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2020年12月3日下午,由政企“直通车”工作专班联合市民政局主办,在汕头清华高级工商管理企业家联谊会召开首场政企“直通车”企业家座谈会。
市政企直通车工作专班负责人、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副局长李绪明,市民政局副局长刘勤裕,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周少莲、林锡波、赵棉烽和市民政局姚军出席会议,听取本会执行会长吴腾生,常务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陈惠容等12位优秀民营企业家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面对面倾听企业呼声,协调解决企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李绪明副局长为企业家宣讲市政企直通车工作专班的意义和作用。我市从各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专门收集企业反映诉求和提出建议意见,接收企业对损坏营商环境行为的投诉举报。工作专班将按照 “统一受理、按责交办、限时办结、反馈评价”工作机制,实现企业诉求收集、转办、督查、反馈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企业诉求 “有呼必应、有呼必办、有呼必回”,确保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畅顺、办理及时、反馈满意。
然后,市民政局副局长刘勤裕简要介绍了政企直通车在全市各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他表示,首场座谈会由清华联谊会承接是对清华联谊会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肯定。

接着,本会执行会长吴腾生对此次政企直通车座谈会在清华联谊会举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为工作专班人员一一介绍出席本次座谈会的联谊会企业家代表。他们分别是名誉会长郁家福、肖志华、马逸生,常务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陈惠容,监事长刘昭,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桂凤,副会长卢喜德、陈锐琴和林光等。
随后,出席座谈会的企业家们联系自身企业情况,对比其他省市的营商环境营造,围绕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人、用地、用气、政策等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希望能降低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对有高新技术含量中小企业的入门槛,简化审核程序,多出台一些企业的鼓励扶持政策的,加大对外地来汕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力度。
接着,吴腾生执行会长代表未到场的广大企业家会员朋友对改善汕头市营商环境提出三点意见建议。一是要端正对改善营商环境的认识。营商环境并非仅仅限于营造经商环境,而是应该提高到依法治国、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这一优势,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二是要把创文强管和提升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要有系统的思维和统筹管理能力,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宏观管理能力和责任担当。
三是要发挥好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和基层街道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作用;深入发动人民群众和各企业法人参与监督,这样营商环境的如此改造才会没有死角和盲区,才是全方位和可持续发展。
吴会长特别强调作为民营企业家,必须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担当社会责任。政府在培育市场、扶持产业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管理要到位,不能越位、不能错位,更不能缺位。
李绪明副局长在认真听取企业家的建议意见后表示,此次座谈会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和感悟。汕头市营商环境近几年虽有所改善,但工作上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营商环境从小的方面讲是政府的工作作风体现,从大的层面看,正如吴腾生会长所讲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体现。简单地说,营商环境建设无最好,只有更好!李局长感谢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他表示会议结束后工作专班会进行总结、梳理、提炼后呈报市委、市政府领导。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和企业是相向而行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民营企业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切实提升问题解决率和企业满意度,我市依托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搭建政企“直通车”已于11月6日正式开启。政企直通车工作专班将建立一整套工作制度,为企业提供专人“一跟到底”服务。在诉求办理上,对于企业诉求清晰,责任单位明确的,由转交责任单位(包括市部门及区县)及时处理;对于企业诉求涉及多方面的,由工作专班负责协调处理。在统一督办上,建立限时办结制,对超时办理、因懒政怠政致长期未能办结的企业诉求或反馈企业后企业对回复意见尚不满意的,由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督办。在反馈评价上,诉求办理责任单位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企业,工作专班将通过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现场了解等方式,组织对各单位办理企业诉求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企业“有呼必应、有呼必办、有呼必回”。